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五金 >> 正文
五洲国际第一五金馆——一个市场的自我革命
我要打印   IE收藏   放入公文包   我要留言  查看留言 
   添加人:小沈   添加时间:2015/3/23 13:46:36


    G3商讯:占地近千平米,仿效百安居模式,对代理销售的产品进行超市化经营,卖场使用统一的VI……去年夏天的企业例会上,无锡市川中五金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伟 民第一次把他设想多年的宏伟规划抛出时,招来的却是员工们的一片笑声,有的老员工干脆直言不讳,“袁总,您当我们是世界500强啦?”

  据G3商讯综合报道谁也没想到,近半年后,当初被嘲讽的蓝图已从梦想变成现实。走进位于无锡东的工博园,计划在今年5月投运的五洲国际“第一五金”精品馆内,老袁的“形象店”已完成装修,提前运营。占地800平方米的店铺整体采用了主打品牌“史丹利”的LOGO色—明黄,卖场商品按不同的品牌,不同的种类分列开柜,自选销售,迥异于传统五金市场其他商家的购物环境,格外引人关注。

  能这么快成就这个梦想,其实也在袁伟 民的意料之外。入行20多年的他深谙当初员工们的嘲笑不无道理。萌芽于上世纪90年代的锡城五金专业市场,历经数十年变迁,从类似“菜市场”的练摊式售卖到如今的店铺化运营,从表面上看经营环境有了脱胎换骨的发展,但根子里却跳脱不了传统商贸的局限。

  与“形象店”仅一墙之隔,老袁带着我们回到其原本“蜗居”的市场走走。作为锡北目前最大的五金机电产品交易市场,五洲国际工业博览城6年前起步至今已滚动开发到二期,30万平方米的范围内,2000多户商家以格子铺的形式簇拥其中。旺盛的人气背后,一些传统市场的“特色”一览无余:多是个体化经营的小业态、真假难辨,价格多由老板口头商定。

  对于袁老板来说,这些显而易见的弊端,正是让类似于川中这样的中型五金企业在寻找新一轮成长时背负的沉重“包袱”,大型采购商看不上你,要拿订单必须接受苛刻条件;手中虽握有一两个知名品牌,但想代理更多更高端产品,人家一看你的店铺条件直接说No;希望自我改造,又缺乏合适的载体和平台。

  在老袁们烦恼的同时,产业浪潮更替的涌动推进,同样也在倒逼市场的开发运营方——五洲国际探求新的发展路径。

  “时代在进步,现在消费者关注的是什么?用户体验!品牌、服务、个性化定制和购物环境的重要性已超过了原先单纯的价格因素。”张奇,一个在流通领域有着丰富从业经历的南京人,去年底,被五洲国际集团派驻无锡担任工业博览城总经理的他,也带来了总部交付的一个实验性课题。“总所周知,在流通界有个著名的‘麦德龙’现象,很多大型采购商认准这个品牌,就是因为在这个平台能确保买到价格公道、渠道透明、服务完善的产品。为什么五金行业就不能出现一家‘麦德龙’呢?”

  整合优质资源,打造集展示、销售、技术支持与服务、客户维护、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统一平台,这步意在打造国内五金“第一品牌”的棋,相对于传统市场而言无异于一场革命。金城东路一侧,宛若钻石般外形的“第一五金”被寄予行业厚望。步入馆内,光可鉴人的大理石地面,采光通透的玻璃穹顶,观光梯、自动扶梯,区别楼层差的波浪造型,每个元素的使用都仿效了具有舒适体验感的购物中心。

  “外观的改变最多称为革新,模式、思维的颠覆才能称为革命。”张奇坦言,在项目启动之初,沿用市场惯用的招商方式,到投运之时发现完全背离了初衷,变成了五金市场的“室内版”。

  革命,需要壮士断腕般的勇气。在招商率已达到75%的情况下,精品馆果断叫停,重新进行市场调研和布局规划,不符合进场要求的商户一律“出局”,单是一楼的调整,五洲就为此“买单”上千万元。

  按照最新的定位,精品馆一层将云集工业五金的国际大牌,二层以上则按照原材料、五金机电、机电设备、工程机械等类别进行区域细分。一楼五六个正在紧锣密鼓装修的铺面都达到了近千平方,而且围挡上都不约而同印上了“正在升级装修中......顶级品牌......即将入驻“的字样。张奇说,为了吸引这些品牌的区域代理商,在招商时给予了很大幅度的优惠,“眼光要长远,我们关注的是这些品牌的行业带动力和后续经济效益。”据透露,目前正在洽谈的一家轴承领域的大代理商如果落户,年销售保守估计就能达到3亿元。

  在张奇看来,市场不光是一个载体,更具有产业引导的功能。“做大做强这一平台,需要引进大品牌,更要蓄力引领市场内已具备一定实力的商户向高端迈进。”

  作为新业态首个“尝鲜者”的袁伟 民为这次转型之作花了血本,但他没想到,成效来得如此之快。上月,带着“形象店”影像宣传片的他,在国内最大行业展会------上海五金展上斩获颇丰,一举谈妥了10多个工具类国际一线品牌,相当于前15年代理数量的总和。而良性循环还在显现,有了来自强势供应商的技术支持,代理商与采购方的互动更具底气,前不久,一家大型台资企业在购买某品牌灯管后,因不了解产品特性而出现操作故障,老袁一个电话,灯管供货商迅速派出亚太区销售主管、技术总工上门对接,事情圆满解决同时,来自这家台资企业的采购长单也放在了老袁的案头。“现在真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采访中,张奇打了个形象的比喻,“第一五金”这个平台是个加油站,加满了油的企业可以开很远,但关键还要选对方向,更快捷地达到目标。“品牌化、专业化这一趋势毋庸置疑,但在如今的网络化时代,‘触电’无疑能为企业成长增添更多的想象空间。”

  由此,“第一五金”在规划之初特地将第四层设置为电子商务集群平台。眼下,这一设想虽未成规模,但“星星之火”已渐成气候。由85后青年陈元康创办的经营自主品牌的无锡西姆卡防静电设备有限公司,在四楼上毫不起眼。按资历而言这家企业在整个五金市场只能算是小弟弟,但发展短短4年多,年销售已达到3500万元,年均50%的增长率让众多行家‘眼热’不已。“如果不是触网,我们这种入行晚的小企业可能早就淹没在市场大潮中。”陈元康说,传统的代理商受到地域等诸多局限,做到亿元差不多已达到峰值,但网络给予的是个天量的“蛋糕”。到目前为止,陈元康企业也不过数十人规模,但在上海、东莞和天津等地设置了服务中心,辐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可实现线上下单,线下快速配送和技术支持,产品最远销到了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地。

最新供应信息 最新求购信息
查看留言
用户留言
 站内搜索
 企业动态
 产品推荐
 行业动态